(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袁心
民营经济是振兴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者、主力军。今年4月28日召开的全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动员大会上,对2022年度枣庄市突出贡献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枣庄市招商大使进行了表彰,彰显了枣庄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鲜明态度,释放出始终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我们坚信,在枣庄大地上,民营经济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枣庄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枣庄先后出台《关于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若干措施》《枣庄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枣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等各类政策文件20余项扶持政策;市工信局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局40名人员结对帮扶55家重点民营企业,宣讲各类政策信息、指导企业用好扶持政策、协助解决运行困难、助力企业抢抓发展机遇。搭建了良性互动的交流平台,评选4家突出贡献企业和20名优秀企业家,按“6+3”现代产业体系架构,分产业链举办“链上企业家”座谈会暨企业家沙龙,组织“链上企业家”现场观摩会,常态化开展“企业家进高校”活动,搭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高校的沟通交流互动平台。同时还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结合枣庄实际,印发《枣庄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民营经济发展实力、质效提升、创新实力结构优化和底线发展能力等方面对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一项项精准务实举措,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彰显了枣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心。
民企兴则经济兴,民企强则经济强。当前正值枣庄实施“强国兴产 转型突围”战略的关键时期,锚定高质量,跑出加速度,实现“工业倍增”,以更大担当和作为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更不能“离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对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方针政策,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要在强信心上下功夫。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关键要构建起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做到:要素保障更充分,从企业普遍关心关注的方面着手,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社会氛围更浓厚,培养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社会文化,完善企业家荣誉激励、社会保障等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家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要在优环境上下功夫。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全市上下要深入开展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持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家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要在提能级上下功夫。民营企业是最活跃、最有创造力、最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促进民营经济能级跃升,必须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抢抓机遇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做大总量、做优存量、做强增量,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要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广、懂经营、会管理、善创新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经济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家大有作为。只要全市民营企业家专注主业实业、勇于创新创造,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政企连心、“双向奔赴”,就一定会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共同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枣庄新篇章。
关键词: